垂体肿瘤

投稿 日期:2024-05-07 19:24:14 ID:

  概述

  起源于腺垂体的肿瘤,多数为良性

  表现为垂体瘤压迫症状和激素分泌异常

  以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放射治疗为主

  多数通过治疗可以控制病情,可正常生活工作

  垂体瘤是什么?

  垂体瘤(pituitary tumors)是一组起源于腺垂体、神经垂体以及胚胎期颅咽管囊残余鳞状上皮细胞的肿瘤。垂体瘤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常见肿瘤之一,可表现为垂体瘤压迫产生的相应症状(如头痛、视力减退等)及激素分泌过多或分泌不足。垂体瘤占颅内肿瘤的10%~20%,多数为良性。

  垂体是位于大脑底部,在鼻子后面的深处一个豆子大小的器官,尽管腺体很小,但它几乎会影响身体的每个部分。它产生的激素有助于调节人体许多重要功能,例如生长、血压和生殖。垂体分为垂体前叶(腺垂体)和垂体后叶(神经垂体),垂体瘤主要发生在腺垂体部分。

  垂体瘤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

  垂体瘤可见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男性相对略多于女性。有明显症状的垂体瘤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20%,而尸检中发现的无症状垂体瘤或垂体微腺瘤则更多。此外,垂体影像学检查可在10%的正常人群中发现小的垂体病变。

  垂体瘤有哪些类型?

  根据是否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分类

  分为功能性垂体瘤和无功能性垂体瘤。功能性垂体瘤根据分泌激素不同可进一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催乳素瘤(PRL),其次为生长激素(GH)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瘤,其他还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瘤及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LH/FSH)瘤及混合瘤等,但相对少见。

  根据肿瘤大小分类

  微腺瘤(直径<10mm),如催乳素瘤、ACTH瘤等;

  大腺瘤(直径≥10mm),如促性腺激素瘤或无功能瘤等。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得了垂体瘤能活多久?

  垂体瘤几乎都是良性的,大多数通过手术、药物治疗可以控制病情,不影响生活工作。一般手术治疗后的患者不会影响生活学习,仅少部分人有永久性的术后并发症,即便如此,通过坚持服药治疗,基本上也可以同正常人一样生活。

  垂体瘤是什么病?

  垂体是豆子大小的一个器官,位于大脑底部,在鼻子后面的深处。尽管腺体很小,但它几乎会影响身体的每个部分。它产生的激素有助于调节重要功能,例如生长,血压和生殖。垂体瘤就是起源于该部分的肿瘤,表现为垂体分泌激素过多或不足,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尿崩症等,所幸绝大多数为良性肿瘤,男性发病相对略多于女性。主要分为功能性垂体瘤和无功能性垂体瘤两种,其中功能性垂体瘤中最常见的是催乳素瘤,其次为生长激素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ACTH瘤)。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垂体瘤?

  垂体瘤见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男性相对略多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垂体瘤的发生率增高。有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I型家族史的人群,发生垂体瘤的风险会增高。

  病因

  垂体瘤病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可能同下丘脑调控激素紊乱、基因突变、家族遗传等有关。

  垂体瘤的病因有哪些?

  基因突变

  垂体病变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发生基因异常,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异常细胞不断增殖发展为垂体瘤。

  下丘脑调控激素紊乱

  下丘脑调控激素作用紊乱与细胞出现基因异常共同作用结果可能导致垂体瘤,而单纯的下丘脑调控激素作用紊乱并不会。

  家族遗传

  少数垂体肿瘤的病例是家族性的,但大多数没有已知的遗传易感性。尽管如此,目前认为遗传改变在垂体肿瘤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症状

  垂体瘤症状主要分为垂体瘤压迫产生的相关症状和激素分泌异常两个部分。因垂体瘤压迫,患者可表现为头痛、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尿崩、垂体卒中等。激素分泌异常常见于功能性垂体瘤,可表现为相应激素的分泌过多或减少。

  垂体瘤有哪些典型症状?

  垂体瘤压迫产生的症状

  肿瘤压迫导致头痛,如前额或双颞部痛,少数患者可出现一侧眼角或一侧额头痛。

  压迫视神经交叉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和眼底改变,视力减退可为单侧或双侧,甚至双目失明,视野改变可有单侧或双颞侧偏盲,眼底可见视神经色泽进行性变淡,视乳头呈原发性程度不等的萎缩,少数可有视神经乳头水肿。

  若影响下丘脑可产生尿崩症,表现为多饮、多尿、烦渴等。

  压迫脑神经可引起眼睑下垂、复视、眼外肌麻痹等、感觉异常等。

  如发生垂体瘤内出血,引发垂体卒中,表现严重头痛、视力急剧减退、眼外肌麻痹、昏睡、昏迷、恶心、呕吐等。

  激素分泌异常相关症状

  不同类型的垂体瘤的表现不同。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型垂体瘤(ACTH瘤)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型垂体瘤(ACTH瘤)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引发库欣(Cushing)综合征,可表现为躯干部脂肪堆积、脸变圆、腹部或大腿皮肤出现紫纹、血压升高、血糖升高、面部痤疮、骨质疏松、焦虑、烦躁或沮丧等。

  生长激素瘤(GH瘤)

  在骨骺闭合后患病者:

  由于产生过量的生长激素导致肢端肥大症,可能出现前额突出、下巴前凸、鼻子变大、嘴唇变厚、手脚增大、出汗过多、高血糖、关节痛和体毛增加等。

  在骨骺闭合前患病者(儿童和青少年期):

  表现为身高增长太快或巨人症等。

  催乳素瘤(PRL瘤)

  分泌的催乳素过多会导致正常的性激素(女性中的雌激素和男性中的睾丸激素)水平降低。在女性中,可表现出月经不调、不育和泌乳等。在男性中,可表现为勃起功能障碍、精子数量减少、性欲丧失、乳房发育等。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瘤(TSH瘤)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为体重减轻、心慌、紧张或烦躁、排便频繁、出汗过多、失眠等。

  就医

  当患者出现垂体瘤相关症状时,如头痛、视力减退等,应及时就医。医生通过患者的症状体征、家族史,结合激素水平、垂体MRI等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就诊时医生可能会问如下问题:

  有什么异常症状?

  是否存在头痛、视力减退、视野缺损?

  是否存在多饮、多尿、烦渴等症状?

  是否存在月经减少或闭经、性功能障碍?

  症状何时开始的?是连续的还是偶然的?什么情况下症状可缓解/加重?

  是否就诊过?有没有做过什么检查,结果如何?

  服用过什么药物?

  是否有相关疾病家族史?

  垂体瘤去哪个科室就诊?

  内分泌科。

  如因其他首发症状表现就诊,如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等等,也可先就诊于相关科室,如神经内科或眼科。

  需要手术治疗垂体瘤的患者需就诊神经外科。

  垂体瘤有哪些相关检查?

  医生查体

  检查患者是否有肢端肥大、皮肤有紫纹、视力减弱、视野缺损,男性是否胡须和腋毛减少、乳房发育、生殖器变小等。

  实验室检查

  催乳素(PRL)

  正常PRL值女性为20~30μg/L,男性为20μg/L。如PRL≥200μg/L,可以诊断PRL瘤;

  PRL<100μg/L则不能轻易诊断PRL腺瘤,因为下丘脑和垂体的疾病、出血及治疗高血压、镇静镇痛、抗抑郁等药物均会引起血清PRL轻度升高。

  生长激素(GH)

  垂体GH细胞分泌,受下丘脑调节,测定血清GH和促生长因子(IGF-1)有助于诊断GH瘤。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约一半的ACTH瘤患者ACTH值明显增高,同时伴有血浆皮质醇中度升高。

  促甲状腺激素(TSH)

  正常TSH值为1~5μg/L。TSH正常或增高见于垂体TSH瘤、下丘脑性甲亢、原发性甲低、甲状腺炎和甲状腺肿瘤等。TSH减低可见于垂体肿瘤、炎症和脓肿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促性腺激素(FSH/LH)

  垂体瘤一般促性腺激素(FSH/LH)正常或降低。垂体功能低下时促性腺激素降低,需同时测定睾丸素和雌激素及其它激素协助诊断。

  促黑素细胞激素(MSH)

  正常人血浆MSH水平为20~110pg/ml,MSH增高可见于垂体功能低下患者及增生型皮质醇增多症。

  影像学检查

  头颅平片及分层摄片

  根据蝶鞍的骨质变化、鞍区钙化等变化判断有无肿瘤,可用于鉴别诊断。

  头颅磁共振检查(MRI)

  对软组织分辨率好,首选的影像检查。MRI检查对明确肿瘤性质、质地和了解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方面有重要帮助。

  头颅CT扫描检查

  对骨结构的分辨率好,有助于判断肿瘤周围有无骨质破坏、内部有无卒中或钙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

  用于观察垂体瘤的血流量等生理和生化过程,用于区别治疗中的肿瘤坏死和复发。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

  采用放射标记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显像用于鉴别泌乳素瘤和无功能瘤,采用放射性标记的生长抑素扫描用于诊断异位ACTH综合征。

  病理检查

  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手术切除的标本,可对垂体瘤进行分型诊断。

  垂体瘤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垂体瘤需和其他鞍区占位的疾病鉴别,医生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检查以判断。

  颅咽管瘤

  起源于颅咽管的上皮肿瘤,是儿童最常见的鞍区肿瘤之一。患者常表现为发育停滞,1/3患者有尿崩症的表现,影像检查以鞍上蛋壳样钙化及囊性改变为主要特点。

  垂体胶样囊肿

  为先天发育异常,多数患者可能无症状。囊肿如果发展,可压迫下丘脑、垂体和漏斗部导致头痛、垂体功能底下、高泌乳素血症等,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鉴别。

  空蝶鞍综合征

  常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造成蝶鞍内相对空虚,蛛网膜下腔在脑脊液的冲击下突入蝶鞍内可以产生类似垂体腺瘤的特征。CT扫描上很容易鉴别,空蝶鞍CT表现为鞍内低密度且不被增强。

  鞍上生殖细胞瘤

  可累及下丘脑垂体系统,患者可表现为垂体功能减退、尿崩症等。CT扫描蝶鞍及垂体正常,磁共振成像(MRI)可见松果体区同时存在与鞍上信号相同的肿瘤是本病的主要特点,脑脊液瘤细胞检查及HCG测定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方式。

  原发性垂体炎

  指非继发于其他部位的炎症,也非继发于全身性疾病的垂体炎性改变。目前主要是通过术中垂体活检诊断和鉴别诊断。

  原发性甲减继发垂体增生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导致垂体增生。表现为甲减的症状,同时甲状腺激素降低、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为垂体弥漫性增大。该病经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肿大的垂体可以逐步恢复正常。

  治疗

  功能性垂体瘤及具有占位效应的无功能性垂体瘤需要治疗;

  无占位效应的无功能性垂体瘤一般不需要治疗;

  该病以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放射治疗为主;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多巴胺激动剂、生长抑素类似物、生长激素受体拮抗剂、血清受体抑制剂等;

  对于手术不能全切或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可以选择放射疗法。

  垂体瘤有哪些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多巴胺激动剂

  常用药物:溴隐亭。

  适用于有高泌乳素血症的催乳素瘤患者,可以使大多数患者的催乳素水平降至正常、肿瘤缩小。

  停药后可能重新出现高泌乳素血症和肿瘤增大,需长期服药。

  常见恶心、呕吐、头痛、疲劳等不良反应。

  生长抑素类似物

  常用药物:奥曲肽。

  可特异性地抑制生长激素。

  适用于治疗垂体瘤导致的肢端肥大症,效果较好;也可用于治疗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瘤(TSH瘤)。

  主要副作用是心动过缓和消化道反应, 如腹泻、腹痛、稀便、恶心甚至胆石症等, 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愈加明显。

  生长激素受体拮抗剂

  常用药物:培维索孟。

  适用于肢端肥大但对生长抑素类似物抵抗的垂体瘤患者。

  常见不良反应有一过性转氨酶升高、注射部位炎症、脂质营养不良等。

  血清受体抑制剂

  常用药物:赛庚啶。

  适用于因垂体瘤导致的库欣病患者。

  常见副作用是嗜睡、食欲增加等。

  垂体瘤有哪些手术治疗?

  除催乳素瘤首选药物治疗外,其他垂体瘤均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经鼻蝶手术、经额手术两种。

  目前认为微腺瘤和大多数大腺瘤尽量选择经鼻蝶入路, 对于大腺瘤已经向鞍上和鞍旁侵犯,需考虑经额开颅手术。常见术后并发症包括暂时性尿崩症、脑脊液鼻漏、局部血肿、脓肿等,感染发生率较低、患者死亡率较低。

  经鼻蝶显微手术

  治疗垂体瘤的首选方法。

  优势

  肿瘤切除的彻底性高,对内分泌功能的缓解效果好,视力视野治愈改善率高,创伤小、并发症低、反应轻、恢复快等。

  手术指征

  腺瘤向鞍下生长至蝶窦内者最宜用此手术入路,肿瘤向上轻度生长未影响下丘脑及第三脑室者,垂体腺瘤伴有脑脊液鼻漏者,有或无功能性垂体小腺瘤可用此入路做选择性肿瘤切除。垂体卒中,视交叉前固定,肿瘤向交叉后生长,临床常有旁中央暗点,患者全身情况较差,不能耐受开颅者,药物抵抗、不耐受药物者,患者个人选择、大腺瘤希望短期内怀孕以及需要组织学诊断等。

  经额开颅手术

  适用于明显向鞍上和鞍旁侵犯的肿瘤。

  优点是手术视野显露清楚。

  手术指征:肿瘤向鞍上生长引起视交叉受压,下丘脑及第三脑室受压引起脑积水等症状者,肿瘤向鞍前生长达到颅前窝额底者,垂体卒中,放射治疗效果不满意或有恶化者,有功能性或无功能性腺瘤产生临床垂体功能亢进或减退症状者。

  放疗

  垂体瘤的放射疗法作为手术和药物治疗的辅助方法,有常规放射治疗,三维适形、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质子外照射等,对于手术不能全切或有禁忌症的患者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放射治疗指证

  诊断确切,并存在手术禁忌者。

  手术无法完全切除,及手术后仍存在激素过度分泌或占位效应者。

  手术后复发,肿瘤不大,暂时不宜再行手术者。

  术后存在复发可能的患者。

  单纯放射性治疗后复发的患者,相隔至少一年后再放疗

  放射治疗的副作用

  副作用主要有垂体功能减退、继发性脑瘤、脑血管病、视神经炎、视力减退、脑萎缩等。

  预后

  垂体瘤大多数为良性肿瘤,且通过手术、药物治疗可以控制病情,不影响生活工作。如催乳素瘤主要是通过药物控制,只要按时复查、坚持服药基本上可以同正常人一样生活。经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少部分人有永久性的术后并发症,大部分人通过坚持服药治疗,也多可正常工作生活。

  垂体瘤可能有哪些并发症?

  视力下降

  垂体肿瘤压迫视神经可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手术治疗。

  永久性激素缺乏症

  垂体瘤的存在或切除可能会永久改变患者的激素供应情况,可能需要用激素药物替代治疗。

  垂体卒中

  一种罕见但潜在的严重并发症,当肿瘤突然出血时,典型症状是剧烈头痛。垂体卒中需要紧急治疗,通常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必要时需要手术治疗。

  日常

  该病的日常生活管理重在定期复诊、按时服药、健康的生活方式。该病没有明确的预防方式,可以做的是尽量避免化学毒物和放射线的密切接触。

  垂体瘤患者日常生活管理要注意什么?

  戒烟限酒。

  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

  家属应注意患者情绪及心态,多与之谈心,使患者积极面对生活。

  适度锻炼可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

  充足的睡眠可辅助患者得到良好的休息,有助于疾病康复。

  应在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适量补充,做到营养均衡。

  避免高盐饮食,避免高碳水化合物、大量甜食饮料摄入。多吃高蛋白的食物,维生素、含铁高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提抗力,例如:桔子、猕猴桃、海带、紫菜、豆制品等。

  垂体瘤有哪些特殊注意事项?

  患者应全程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并且在平时注意自我病情的监测,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定期复诊。

  垂体瘤怎么预防?

  目前没有明确的预防垂体瘤的方法,应该做的是密切观察个人身体变化,尽量避免与化学毒物和放射线的密切接触,或者接触时做好个人防护等。

  • 上一篇:返回列表
  • 下一篇:耳瘤朵血管瘤
  • 文章推荐 健康问一问 推荐

    首页 > 疾病 > 肿瘤科 > 肿瘤科 > 肿瘤百科

    在线咨询

    免责声明本站除标明"本站原创"外所有图文字版权归创作人所有,如有冒犯请直接联系我们将立即予以纠正并致歉!

    版权所有·都川苔健康网 ~

    Copyright © 2018 www.duchu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