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颅咽管瘤 (小儿垂体管瘤,小儿蝶鞍上囊肿,小儿腊特克瘤,小儿腊特克氏瘤)

投稿 日期:2024-04-24 13:37:07 ID:

小儿颅咽管瘤简介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起源于垂体胚胎发生过程中残存的扁平上皮细胞,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颅内良性肿瘤,大多位于蝶鞍之上,少数在鞍内。颅咽管瘤的异名很多,与起始部位和生长有关,如鞍上囊肿、颅颊囊肿瘤、垂体管肿瘤、造釉细胞瘤、上皮囊肿、釉质瘤等。颅咽管瘤起病多在儿童及青少年。其主要临床特点有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颅内压增高、视力及视野障碍、尿崩症以及神经和精神症状。CT扫描可明确诊断。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肿瘤。19世纪末,一些病理学家注意到一类罕见的生长于蝶鞍区的上皮肿瘤,认为该类肿瘤可能起源于垂体管或颅颊囊。1904年Erdheim详细描述了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并认为肿瘤可能来自退化不全的垂体——咽管的胚胎扁平上皮细胞。以后人们发现颅咽管瘤的生长正是沿着颅颊囊的发生路径从咽部长到鞍底、鞍内、鞍上及第三脑室前端。有人注意到成人和儿童颅咽管瘤之间的差异,认为成人的肿瘤不是胚胎源性的,而是生后产生于垂体细胞的组织转化,因为垂体中存在扁平上皮细胞,但这一解释仍缺少证据。1910年Lewis首先尝试切除该类肿瘤。1918年后颅咽管瘤这一名称开始普遍化使用。

小儿颅咽管瘤基本知识

是否属于医保: 否
别名: 小儿垂体管瘤,小儿蝶鞍上囊肿,小儿腊特克瘤,小儿腊特克氏瘤
发病部位: 颅脑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多发人群: 儿童
相关症状: 生长缓慢 尿崩 视力障碍 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颅内压增高 [详细]
并发疾病: 意识障碍 癫痫 尿崩症 [详细]
小儿颅咽管瘤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 肿瘤科 儿科 五官科
治疗费用: 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 —— 50000元)
治愈率: 40%
治疗周期: 3个月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详细]
相关检查: 催乳素 垂体兴奋试验 血清卵泡刺激素 血清生长激素 黄体生成素 [详细]
常用药品: 紫杉醇注射液 注射用顺铂 [详细]
小儿颅咽管瘤去医院必看

文章推荐 健康问一问 推荐

首页 > 疾病 > 肿瘤科 > 肿瘤科 > 肿瘤百科

在线咨询

免责声明本站除标明"本站原创"外所有图文字版权归创作人所有,如有冒犯请直接联系我们将立即予以纠正并致歉!

版权所有·都川苔健康网 ~

Copyright © 2018 www.duchu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