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道华支睾吸虫病 (肝吸虫病)
胆道华支睾吸虫病简介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asis sinensis of bile duct)俗称肝吸虫,于1874年首次在印度加尔各答1例华侨的胆管内发现,1908年在国内证实。1975年,在湖北省江陵县西汉古尸和战国墓古尸体内发现华支睾吸虫虫卵,证明本病在我国流行至少2300多年。华支睾吸虫病几乎遍及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亚洲国家。目前我国有26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有本病发生或流行,因不良饮食习惯,我国广东省感染人数最多,约超过500万,占全国总感染人数的一半。成虫寄生于胆道系统内,引起胆道华支睾吸虫病(chonorchiasis of bile duct),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引起胆囊炎、胆管炎、胆道结石、胆道肿瘤以及营养不良及生长发育障碍。
胆道华支睾吸虫病基本知识
是否属于医保: 否
别名: 肝吸虫病
发病部位: 肝
传染性: 有传染性
多发人群: 无特殊发病群体
相关症状: 肚子疼 发烧 乏力 反复感染 食欲异常 [详细]
并发疾病: 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 胆管癌 胰腺炎 [详细]
胆道华支睾吸虫病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 肝胆外科 肿瘤科
治疗费用: 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
治愈率: 60%
治疗周期: 20-30天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详细]
相关检查: T管造影 经皮经肝胆道造影术 肝功能 [详细]
常用药品: 盐酸左旋咪唑糖浆 阿苯达唑颗粒 吡喹酮片 [详细]
胆道华支睾吸虫病去医院必看
在线咨询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除标明"本站原创"外所有图文字版权归创作人所有,如有冒犯请直接联系我们将立即予以纠正并致歉!
版权所有·都川苔健康网 ~
Copyright © 2018 www.duchu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